发布日期:2025-09-26 09:07 浏览次数:次

商标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它承载着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然而,商标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商标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了解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及认定标准,对于企业保护自身商标权益至关重要。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是常见的商标侵权表现形式。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这种行为较为直接和明显。例如,市场上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非法利益,直接仿冒知名品牌的商标,生产销售相同的商品。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真伪,容易受到误导。而在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比如,某知名化妆品品牌的商标为“美佳”,有商家在护肤品上使用“美佳妮”的商标,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误以为该护肤品与知名化妆品品牌存在关联。这种行为同样构成商标侵权。在认定这种侵权行为时,需要考虑商标的相似程度、商品的类似程度以及消费者的认知等因素。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也是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明知是侵权商品却仍然进行销售。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商标所有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例如,在一些小商品市场,经常会出现销售假冒名牌服装、饰品等情况。这些商品的质量往往无法保证,消费者购买后可能会遭受损失。对于销售者来说,即使其声称不知道所销售的商品是侵权商品,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但如果不能证明商品的合法来源,就需要承担赔偿等法律责任。在认定这种侵权行为时,关键在于判断商品是否为侵权商品以及销售者是否尽到了合理的审查义务。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同样属于商标侵权。商标标识是商标的重要载体,伪造、擅自制造商标标识为侵权商品的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制造大量的名牌商标标识,然后将其销售给其他商家用于生产假冒商品。例如,一些地下工厂专门从事伪造知名品牌的商标标签、包装盒等标识的活动。他们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使得伪造的标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商标所有者的利益,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在认定这种侵权行为时,主要看是否存在未经授权擅自制造或销售商标标识的行为,以及标识的来源是否合法。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被称为“反向假冒”。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没有直接仿冒商标,但实际上同样侵犯了商标所有者的权益。例如,一些商家购买了质量较好的商品后,将该商品原有的商标去除,换上自己的商标进行销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他人商品的质量来提升自己商标的声誉。这种行为剥夺了商标所有者在市场上展示其商标的机会,也误导了消费者。在认定这种侵权行为时,关键在于判断是否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了商标,以及更换商标后商品是否又投入了市场。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外,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也构成商标侵权。例如,在广告宣传中,故意贬低他人注册商标的声誉;或者将他人的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等。这些行为虽然没有直接在商品上使用商标,但同样会对商标所有者的权益造成损害。在广告宣传中贬低他人商标声誉,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该商标的信任度降低,影响其市场销售。而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误以为该企业与商标所有者存在关联。在认定这种侵权行为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的性质、后果以及对商标专用权的影响等因素。
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认定标准也较为复杂。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增强商标保护意识,了解商标侵权的相关知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