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1 14:56 浏览次数:次

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标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保护商标专用权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至关重要。然而,在商业活动中,商标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了解哪些情形构成商标侵权行为,有助于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商标权益,也能避免因无意侵权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商标侵权。例如,某知名运动品牌“耐克”拥有其独特的商标标识,若有其他企业未经耐克公司许可,在生产的运动鞋上使用与耐克商标完全相同的标识,消费者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耐克的产品。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对耐克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消费者选择耐克产品往往是基于对其品牌质量和信誉的信任,而侵权产品可能无法保证相同的质量标准,从而使消费者对耐克品牌产生负面印象。此外,这种侵权行为还会导致耐克公司的销售额下降,经济利益受损。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也构成商标侵权。比如,市场上常见的一些与知名品牌商标相似的情况。像“康师傅”方便面是家喻户晓的品牌,若有企业推出“康帅傅”方便面,其商标在文字和整体视觉上与“康师傅”非常近似,消费者在购买时很可能会因为疏忽而误买。这种近似商标的使用,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足以让消费者产生混淆,误以为“康帅傅”是“康师傅”旗下的产品或者与之有某种关联。这不仅损害了“康师傅”品牌的市场利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为消费者原本是基于对“康师傅”品牌的信任而选择购买方便面,侵权产品的出现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康师傅”品牌的忠诚度降低。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同样构成商标侵权。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会选择销售价格相对较低的侵权商品。例如,在一些小型的服装市场,可能会存在销售假冒“阿迪达斯”品牌服装的情况。这些商家虽然不是直接生产侵权商品的主体,但他们的销售行为使得侵权商品得以在市场上流通,扩大了侵权的范围。消费者购买到这些侵权商品后,可能会发现质量与正品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对“阿迪达斯”品牌产生不满。而且,这种销售行为也会影响“阿迪达斯”品牌的市场销售渠道和销售额。因为消费者购买了侵权商品,就可能减少对正品的购买需求。同时,销售侵权商品的商家也面临着法律风险,一旦被发现,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也属于商标侵权。商标标识是商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商品上的商标标签、包装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会伪造、擅自制造知名品牌的商标标识。例如,某些造假团伙专门制造假冒“苹果”手机的商标标识,然后将这些标识销售给其他生产假冒苹果手机的厂家。这些伪造的商标标识与正品的商标标识几乎没有差别,使得假冒苹果手机在外观上与正品非常相似。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苹果公司的商标专用权,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伪造、擅自制造商标标识的行为往往是整个商标侵权产业链的源头,为后续的侵权产品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条件。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即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也构成侵权。比如,有一家服装企业购进了一批质量较好的知名品牌服装,然后未经该品牌商标注册人同意,将服装上原有的商标去除,换上自己的商标后再进行销售。这种行为看似没有直接使用他人的商标,但实际上剥夺了原商标注册人的品牌展示机会和市场份额。原品牌的服装可能因为其良好的质量和品牌声誉而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而反向假冒者通过更换商标,将原本属于原品牌的市场价值据为己有。这不仅损害了原商标注册人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因为原商标注册人在品牌建设和推广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而反向假冒者却不劳而获,利用原品牌的产品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这种行为是不被法律允许的。